白杨网
新版官网| 融合服务门户| 登录| [ENGLISH]

学人风采

全媒体时代的媒介素养——访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院长董关鹏

分享到:
来源:今传媒    2014-06-10    浏览量:2744
摘要:董关鹏,博士、教授,资深公共关系专家、政治传播学者、政务公开和新闻发布制度的重要倡导者。先后求学于北京大学、剑桥大学和杜伦大学,任教于清华大学、哈佛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


    记者:董教授,您好!很高兴采访到您。您作为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院长,请您谈谈研究院成立背景及对社会所发挥的作用。

    董关鹏:2013 11 日,在中共中央对外办公室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直接支持和推动下,全国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培训基地依托中国传媒大学培训学院成立,为了更好的推动全国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培训基地的相关工作,

    成为全国业界一流、创新实践、研究支撑的培训基地,积极推动媒介与公共事务领域“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合作模式,通过政策引导,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市场运作有机结合,以服务各类社会组织的公共传播需求为导向,促进不同主体间的有效互动,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应运而生。由时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的王国庆同志担任名誉院长。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共设“四所一中心”即“公共关系研究所”、“公共外交研究所”、“公共传播研究所”、“企业传媒研究所”及“中国新闻发言人研究中心”。2014 月,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成为北京市委、市政府新闻发布工作官方聘请独家评估单位。

    当然在公民意识日渐增强、新媒体迅猛发展、社会舆论空前活跃的时代背景下,与媒体打交道已经成为领导干部履职、服务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和舆论引导能力,增强领导干部与群众沟通,增进交流的方法,已经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所以我们需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广大领导干部做“懂得媒体的管理者”培养“善与大众沟通的领导人”。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是我国一流大学在媒介与公共事务领域最早建立的学术研究机构。为公共事务与公共政策传播、公共舆论管理、新闻发布与媒体关系管理、危机传播管理、公共品牌与声誉管理等领域提供了理论研究,充分促进各类公共事务主体间相互交流,进而更好地推动公共事务的发展。

    记者:在当前媒体大发展和社会化媒体兴起的时代背景下,对公共事务管理工作又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董关鹏:在当前媒体大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化媒体取得巨大突破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的进步和变迁,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新兴的社会媒介,之所以关注新兴媒介,想必是因为关注当前环境下的社会互动和社会关系,因为新兴媒介技术本身并没有所谓的权力关系,已经形成人人都是媒介的“自媒体”时代。因此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与发布者更是需要增强我们的权威性,为受众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做到及时沟通、准确发布促进执政的公开透明。这就要求我们公共事务管理者要在社会化媒体兴起的背景下,学会应用新的传播手段服务公众,及时主动的进行信息的公开,规范合理地采纳公众的建议,形成良性循环的互动效果,同时完成公众监督的使命。

    记者:您的研究专长之一是领导者媒介素养,也曾多次担任高级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等相关主题培训班的主讲人,请问董院长,现阶段我国公共事务管理者的媒介素养普遍如何?提高领导者媒介素养对一个组织或者对一个单位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就我国目前媒介的发展状况来看,提高领导者媒介素养的途径有哪些?

    董关鹏:媒体发展是人民之福、国家之幸,任何人都不能阻挡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媒体发展就需要大家,依应媒体的形式,提高能力,提升素养,所以媒体素养的提升已经成为今天领导干部的必修课之一。我们要通过提升媒介素养,让当事方不论政府还是企业,甚至是个人,提升自己提供信息的数量、质量,这样才会有极大的改观。从“7·23”动车事故,到各地多发的因上马新项目引发的群体事件。我认为他们普遍存在的核心原因就是犯了一个老毛病:多做少说、只做不说、先做后说、不逼不说。这种不能够“一边做一边说”导致的可怕的结果就是必将给我们极大的被动,引起不必要的谣言。我们也能够发现当今媒体在信息传播和舆论场中展现出来的强劲的传播能力和舆论引导力已经深刻地在影响中国社会的每个角落。这也给公共事务管理者应对舆情的能力、对舆情的宽容程度、反应的机敏程度都带来新的挑战。

    近年来,许许多多的公共事务管理者留下了众多“雷人语录”,也出现了许多叫人啼笑皆非的“荒诞”行为。这些都时刻提醒我们政府官员媒介素养情况相当值得堪忧。

    一是对新媒体的舆情驾驭能力不足。绝大多数的政府官员认同媒体是政府与公众间信息流通的主要渠道,是民心民意的晴雨表,是社会舆论的风向标。却鲜少有人能使用新媒体进行舆情监控,未将之与政府政务工作联系起来,对待媒体的态度也多从行政干预角度考虑。

    二是对新媒体感到恐惧同时又缺乏危机意识。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要求政府官员一定要有积极的态度去学习、接触、使用新媒体。可是大部分基层官员不愿意主动接触新媒体,甚至有政府官员以“网络太敏感”为由拒绝接受采访,不愿意抛头露面,面对媒体怕说错话、表错态,或出现不适宜的行政干预。他们一方面不愿发布信息,一方面认为可以拖延时间以“掩、捂、盖”的形式化危机于无形。殊不知,却正是这种行为给谣言制造了条件和空间。

    三是利用新媒体树立良好形象能力不足。作为社会公众人物,许多政府官员懂得要塑造良好政府,但对新媒体的利用不足。许多政府官员没有经过相关的系统培训,不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提供相应的信息来塑造政府形象。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大多数的公共事务管理者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学历,他们能够很好地使用传统主流媒体,对新兴媒体也乐于接触、使用和接近,对媒介信息也有较好的批判解读能力。相信只要经过系统的学习与培训,媒介素养能力也将很快提升。

    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公民社会在中国正日趋形成。公民的权利、参与意识逐渐觉醒,公众参政、议政的诉求与空间大大提升。党和政府无法再随意的管理、干预媒体。大多数身为政府公务人员的公共事务管理者也是特殊的媒介受众,他们既是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又是媒介的使用者,一方面,他们需要通过媒介获得各种信息,另一方面又需要利用媒介发布信息。随着社会民主法治进程的加快,现代社会的信息性更强,公共事务管理者的媒介素养如何对于舆论引导、舆论监督、稳定社会秩序、开展政府工作都有着直接的作用。公共事务管理者媒介素养的提高也势必将提高政府信息公开能力、改善政府与媒体的关系、提升百姓参政热情、减轻政策受阻压力。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