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网
新版官网| 融合服务门户| 登录| [ENGLISH]

学人风采

创新优势学科平台 完善科研评测体系——访文科科研处处长段鹏

分享到: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4-06-11    浏览量:2586

    一流大学要做到以教学为核心,创作、科研两不误,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寻找与国际一流大学的差距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通过创作积累的实践经验可以更好地反馈到教学领域,通过完善艺术创作成果评价标准,找到平衡点,积极鼓励教师创作。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 多年,是我国高校文科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60 多年来,大学文科发展学科建设、科研发展、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我国高校文科又迎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其中,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其文科学术发展作为我国高校文科发展的一个缩影,又该如何引领并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力促学科发展迈上新台阶?近日,笔者围绕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段鹏。

    1、以科学的评测体系为抓手推动教学和科研

    彭秋归:在国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采取了哪些措施推动学科发展?

    段鹏:“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这是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多年来秉持的坚定信念,在科研项目评审、管理及科研成果组织评奖等过程中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科研项目申请瞄准国家级重大项目,实现了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和国家出版基金的新进展,科研成果力求学术领域高标准,成果奖项在国际和国家层面取得过多次突破。

    2013 月以来,结合我校学科发展的实际需求,文科科研处对科研工作进行了全新的规划,并初步取得实效。包括制定《艺术创作与获奖评价体系》、重点学科指标评测体系、《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手册》,建设完成文科科研成果库等,通过一系列措施推动我校文科发展。

    艺术学作为我校的优势学术领域,涵盖了该门类下的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俱全。文科科研处为配合艺术学创作研究,制定了一套《艺术创作与获奖评价体系》,在国内高校之中还属首创。在该体系建立之初,我校主管文科科研的廖祥忠副校长指出,“一流大学要做到以教学为核心,创作、科研两不误,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寻找与国际一流大学的差距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通过创作积累的实践经验可以更好地反馈到教学领域,通过完善艺术创作成果评价标准,找到平衡点,积极鼓励教师创作;具体评价标准的制定要把握‘既鼓励创作,又追求公平公正’的原则。”因此,新体系本着积小奖为大奖、鼓励创作、繁荣艺术创作的理念,针对戏剧与影视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等一级学科,分别制定可直接认定的评分奖励与需要提交专家委员会评定认定的评分奖励。经过反复举办27 次学术会议和在不同范围、层次的专家论证后,最终,将国内、国际的350 余项重要奖项、比赛列入评价标准。同时,该体系又是一套开放式的评价系统,今后将按照学校教师获得的科研成果不断充实成果奖项,不在系统之内的奖项还会由专家组予以评定计分,以凸显人性化、专业化的成果评定理念,本套评价体系在国内艺术创作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指导评价作用。

    2013 年底,为保持和巩固我校在全国学科评估中排名第一的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的学术优势,提升我校其他专业学科的学术水平,文科科研处联合国内外所知名高校制定了重点学科的指标评测体系。从国内外公认的排名体系和相关权威数据库入手制定出专业的指标体系说明,涵盖一级指标项,包括教学质量、科研情况、创新性水平、国际性、学科领域等;二级指标21 项,包括教师情况、代表性科研项目情况、艺术作品出品情况等;三级指标62 项,包括毕业生质量、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艺术活动等。在此基础上,还制定出份中英双语专业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为我校学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保障。

    2014 月,我校的文科科研成果库建设完成,该成果库共收藏论文15500 余篇、著作3258册、研究报告730 余篇,形成了我校自建校以来最为完整的科研成果文献体系。2014 月,随着交叉型学术研究的增多,复合型人才培养迫在眉睫,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特区”的设立正是用以适应不断丰富的交叉学科发展需要。本着“高标准、精投入”的原则,集中一批优秀科研人才,营造一个互相激励的良好学术环境,促进更多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生。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为“科研特区”制定了相应规划方案及实施细则,引导教师们特别是青年教师围绕全媒体、大数据等热点领域开展科研工作。

    2014 月,文科科研处制定了《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手册》。这是我校第一本科研手册,尽可能完备而精练地介绍了与全校各教师学术研究、科研考核等相关的各类事项,包括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成果、科研评奖、科研业绩预算奖励等,也包括针对我校学科特色的“艺术创作类评价办法”和“文科科研特区政策”。这些事项都与各位教师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希望能让广大文科教师“一册在手、了解全局”。

    2014 月,文科科研处将同其他相关单位一道共同组织“定福庄论坛”,届时,将邀请移动互联网、数字媒体、新媒体、大数据挖掘、舆情分析、金融、文化创意、动漫、广告、会展、设计、文化产业园运营等相关行业代表,和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者共同参与讨论,为“文化定福庄”发展建言献策。

    260 年执着探索结出丰硕科研果实

    彭秋归:今年是中国传媒大学建校60 周年,凭借在传媒领域的学科特色和综合优势,贵校的文科发展在这一历史阶段取得了哪些优秀成果?

    段鹏:中国传媒大学建校60 年来,一直致力于为我国信息传播领域的科学研究贡献自己的力量,积累了大量的优秀科研成果,在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等领域具有明显的学术影响力。在2012 年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学科评估中,我校新闻传播学、戏剧影视学两个学科排名第一。目前我校文科科研和艺术创作力量主要来自个学部(新闻传播学部、艺术学部、文法学部)、个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和个直属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广告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MBA 学院),拥有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个国家重点学科,传播学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动画学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

    我校还建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有声语言分中心、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等十余个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研究中心。办有教育部“名刊工程”期刊《现代传播》,目前,正在整合相关领域国际知名学者力量,筹办英文学术期刊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Art and China,力争将其打造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传播与艺术核心期刊。

    中国传媒大学集聚了当前我国新闻传播与艺术领域的众多知名学者,文科科研队伍的整体学术实力不断增强。近年来,我校文科有人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人入选“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5 人入选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人荣获全国优秀教师荣称号,11 人荣获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奖,30 余人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自 2007 年以来,我校教师共发表论文万余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3000 篇,成绩显著。另外,科研成果与艺术创作作品的获奖量也有所增加。近年来,我校文科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也取得较大突破: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大型横向课题等捷报频传,硕果累累。我校教师获得了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以及“飞天奖”、“星光奖”等一大批含金量较高的奖项,成果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不仅在国内,在国际上我校文科科研也有着数十个科研合作伙伴,核心论文被全球50 余个国家或地区的近500 家科研机构引用,科研实力在全球学术界崭露头角。

    3、强化六种意识全面提升服务能力

    彭秋归: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高校去行政化作出了重要部署,您认为贵校文科科研处应该如何处理行政管理和科研服务的关系?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做法和经验?

    段鹏: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是为科研服务的单位,我们清楚自己的定位,坚持自己的服务理念。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人为本。简化全校老师科研经费的报销流程,免去经费报销审批环节,在项目建立伊始就详细规定好报销的科目和金额,老师可以按照经费报销科目标准到财务处直接报销,节省他们在科研之外的时间和精力。

    第二,热诚为先。文科科研处准备开展学术服务计划,将以管理形式出现的部门职能转型为管理兼具服务功能的部门职能,联合图书馆信息咨询部及相关学科馆员开展科研学术服务,为老师提供相关学术领域的国内外学术动态、现有的科研成果、可参考的图书及论文文献、全面的数据库提纯资源、网络信息提纯资源等,保障为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学术文献资源。

    第三,管理为辅。文科科研处在2014 月开通微信公众账号、微博平台、短信推送平台、官方门户WEB、手机WEB 等自动化管理平台,引导教师自主查询项目信息、经费情况、科研动态、项目成果通知,改变以往机关强制推送的工作模式,引导教师形成自己的科研工作习惯,加快我校整体科研工作进入良性的发展轨道。

    第四,奖励为手段。科研奖励一直是文科科研处工作的重点,依据我校的学科情况,制定了我校认定的12 种权威核心刊物,给予重点的科研经费奖励支持。2014 年,特别将《教育部简报(大学智库)》专刊列入其中,希望我校的资深教授能够为国家的发展建言献策,提升我校的学术、科研成果影响力。

    第五,宣传为途径。文科科研处相关人员组成宣讲小组深入基层学部和直属学院进行文科科研相关成果汇报、政策解读、规划发展等内容的宣讲工作,同老师们一起交流科研经验、心得,为文科科研处的工作指明方向,也让老师们进一步了解了我校的文科科研政策导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文科科研处正在制作新的门户网站,用中英双语介绍教授及相关重点科研项目、目标国际学术大环境,全面提升我校的科研学术水平和国际知名度。

    第六,育人为长远规划。青年教师培养一直是我校长期以来最为重视的工作,为了响应学校的政策,文科科研处加大了青年教师预研项目的科研经费投入,并且鼓励青年教师进行交叉学科项目的科研。例如设立“科研特区”,拓宽我校专业方向与学科领域乃至填补我校相关学科专业空白,集中一批优秀科研人才,按照“钻研、精研、深研”和“严谨、扎实”的方针,鼓励教师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