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网
新版官网| 融合服务门户| 登录| [ENGLISH]

学人风采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访赵玉明教授

分享到:
来源:中国传媒大学校报    2014-08-06    浏览量:1820
摘要:赵玉明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编委会副主任兼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理事兼史学研究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

   

    前言:一张简洁的桌子,一把木头椅,两个排满书的大书柜,这就是赵玉明教授现在办公室的内屋组成。记者几次前往办公室时,赵老师都坐在桌前,阳光正从南面照进,老人笑容和善。我们在外屋闲话,赵老师打开内屋的门,让空调的冷气传递到外屋。一个个小小的动作,处处体现出了赵老对于学生们的关爱。

  今年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第三十年,学会常务理事决定对从事高教研究工作逾30年、在高教研究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学者进行表彰。在对各省市共55个单位的204名学者进行评选后评出了30位获奖者,我校赵玉明教授便是其中之一,也是新闻与传播学委员会唯一获得表彰的人员。

  赵老师从1959年开始从事高等教育工作,至今已逾50年,在30位获奖者中,教龄第二长。1986年至1990年,他作为课题组长参与主持完成了“七五”期间中宣部新闻局、北京广播学院课题组承担的两个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应用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途径多样化研究》和《新闻事业与中国现代化》的子课题《高层新闻业务人才培养途径多样化研究》。1993年至2005年,赵老师先后发表他在台北举行的中文传播研究与教育研讨会的发言稿《中国大陆广播电视教育的回顾与前瞻》(回顾1959年至1993年)和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第四届世界华文传媒与华夏文明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稿《十年来中国大陆广播电视教育的新发展》(十年指1993年至2003年)。1998年至2008年,赵老师先后与郭镇之、庞亮发表了《中国新闻教育和研究八十年》、《从新闻学到新闻传播学的跨越———近十年来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和研究进展评述》。除了以上标志性的成果,赵老师还在1990年到2004年间,作为课题组负责人主持完成了本校第一个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广播电视通史》。2005年到2012年间主持完成了本校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播电视研究中心重大项目———《广播电视电视学学科建设研究》。这些都反映了赵老师的学术水平,见证了他在新闻传播学教育研究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

  赵老师原是我校的博士生导师,2007年退休,他指导的博士研究生于去年全部毕业。“做这一行,没有真正退休的时候”,赵老师说,自己每周要来学校两次,编辑以往的文章、写回忆录,就是他现在的“工作”。

  赵老师与记者回忆起高教生涯,学校和教学的发展建设历历在目。他本身就是一部中国传媒大学的“活史书”———他亲历了学校的三个“第一次”。

  1959年,赵老师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被分配到刚升格为本科院校的北京广播学院,成为新闻系的第一批本科教师。然而,这些从不同文科大学毕业后集中在此地的青年教师们,对广播电视一窍不通。老师不会,学生更不懂。他们在“老广播”的带领下,自己先学,慢慢摸索经验,再一点点传授给学生。在这块新领域,新上任的老师们逐步地熟悉起教学业务,使学校、自己和学生共同成长起来。

  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劲吹祖国大地,广播学院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赵老师也成为了我校第一批硕士生导师,培养了我校第一个硕士生。1980年,学校调整文科教学机构,赵老师留在了新组建的新闻系。该系是在原广播业务教研室的基础上成立的,教职工只有20人左右,办有一个本科专业,规格较小。1984年,赵老师由广播史教研室主任调任为副系主任,因系主任长期卧病,他开始主持日常工作。至1989年春,赵老师和其他系领导,团结全系教职工,在学校已有基础上,逐步将新闻系再次发展起来。从单一的本科专业,陆续开办起新闻学专科(专干班和普通大专班)、研究生班和助教进修班,招收硕士研究生并开办函授专修班和中央电大的广播专题讲座,并筹备开办了大陆第二个广告学专业,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规格的办学体系。此外,新闻系与全校有关系所合作,编写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广播电视专业辞典———《广播电视简明辞典》。1988年,他晋升为教授。

  19893月,赵老师离开了工作近20年的新闻系,成为新一届学校领导班子的成员,出任广播学院副院长。至1998年,在学校领导岗位9年里,3000多个日日夜夜,除了日常的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赵老师倡议并努力促成了“中央三台奖”的设立和实施、广电部部级科研立项和部级奖的建立。他还参与筹建首届学校董事会,筹集资金近千万元,促使《中国广播电视年鉴》扭亏为盈,走上正常运转轨道,并初步改变了学校图书馆经费紧缺的局面。此外,他主持编纂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广电专业百科全书———《中外广播电视百科全书》。1995年,赵老师将近六旬,提出离职,让年富力强的后辈接班。随后,他以普通教师身份重新回到教学科研第一线———新闻系。

  1997年起,赵老师担任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广播电视史研究委员会会长,负责规划并组织了四届的中国广电史志研讨会,对推动全国广电史志编修工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1999年,适逢学校申博成功,从这年起,赵老师又成为学校的第一批博士生导师,并开始招收新闻学专业广播电视史方向的博士生。为了集中精力,赵老师将招收硕士生和为硕士生讲课的任务让给新来我校任教的中青年博士担任。到2007年,赵老师共指导了博士生12人,其中,薛文婷的论文在201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成为全校首篇全国“百优”论文。赵老师说,自己由于历史原因未能一直学习深造下去,深感不如现在的中青年博导博学多才,与学生交流,也是在促进自己的进步。

  离开学校领导岗位的最初几年,赵老师集中力量与相关参与的科研人员共同努力完成并于2004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广电通史著作———《中国广播电视通史》。这部著作先后获第四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五届吴玉章人文社科一等奖。从2001年起他开始担任我校教育部文科基地———广播电视研究中心首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并于2005年起主持该中心的重大课题,致力于推动广播电视学学科的建设工作。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赵老师与他的最初同事们,一直站在学校教学的第一线,从自己懵懵懂懂到后来成为学校的老教授,一辈子没有离开广播学院(今天的传媒大学),一辈子没有离开新闻传播的教研工作,一辈子没有离开学生。

  赵老师说,他在本校教了大约30年本科生,20年硕士生,10年博士生。每逢离京到外地出差时,除了工作任务外,他总不忘看看当年的广院和如今的传媒的毕业生,从中央到地方,从省到县市,从海南到黑龙江,从上海到西藏,我校的学生遍及祖国大地的广电园地内外,他深感自豪。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