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校园里大路两旁,有一排年轻的白杨。早晨你披着彩霞,傍晚你吻着夕阳……”傍晚时分广播响起,校歌悦耳的旋律为整个校园披上一层朦胧的诗意。《年轻的白杨》陪伴着一届届广院人走过那些青春年华,奏响起一段段命运的交响。值此六十周年之际,校庆报道组专访了校歌词曲作者及MV导演。
“这是一首有毛病的校歌”,校歌的词作者叶延滨调侃到。
《年轻的白杨》作为中国传媒大学校歌,当今著名的校园歌曲之一,被乐坛称为中国大陆第一首校园歌曲。这样一首经典曲作,叶延滨为什么说它有“毛病”呢?
原来,所谓的“毛病”源于它的第一句歌词:校园里大路两旁,有一排年轻的白杨。“大路两旁怎么只有一排白杨呢?搞不好写词的这个人不识数吧?”对于有些人的质疑,叶延滨解释道,“诗歌和散文是有区别的,‘有一排白杨’是诗歌的表现形式,‘各有一排白杨’是散文的写法。这样写是对一排白杨的情感倾诉和精神寄托。”
刘天礼:广院傲气,我们也能拿第一
《年轻的白杨》诞生于1980年。为参加当年的首都高校文艺汇演,学校委托学生叶延滨和教师刘天礼创作歌曲。“我们不服气啊,每年的合唱比赛清华北大都是第一。学校不甘心,我们一定要拿第一!”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现任北京青年吉他协会会长、爱乐中国网特邀专家的刘天礼老师,提起当年创作的心情仍然流露出难以掩饰的激动。为了在合唱节中争取分数,学校要求歌曲原创。“学校知道我在音乐方面的能力,问我能不能拿一等奖,我说肯定能!我就是要争这口气”刘老师笑着说到。
《年轻的白杨》就在这样的压力下迎难而生,广院学生带着它参加了1980年首都高校文艺汇演,一举拿下当年创作类一等奖,由刘天礼老师创作的另一首歌曲《我爱我的摄影系》,捧得表演类一等奖。“那一年广院同时拿了两个一等奖,终于翻身了,皆大欢喜。”刘老师眼神明亮而充满喜悦。
校歌曲作者刘天礼老师
1982年,广院带着《年轻的白杨》参加了首届北京合唱节。那次合唱节上,北京30多个艺术团体共4000多人相继演出11场合唱音乐会,可谓大牌云集,同台演出的有东方歌舞团、总政歌舞团等顶级文艺团体。合唱节的首演也让更多人听到了《年轻的白杨》优美的旋律。同年,这首歌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评为优秀获奖歌曲,并向全国推荐,随即这首歌成为 20 世纪 80年代广为传唱的经典名曲。
广院合唱团在第一届北京合唱节出色演出引起轰动
“在20世纪80年代,校园歌曲参差不齐,还没有形成潮流和标准的情况下,《年轻的白杨》流行起来,主要在于它富有音乐形象。无论是歌词还是旋律,都给人一种清新活力朝气蓬勃的感觉。大家能喜欢和传唱,我就满足了。”刘天礼老师欣慰地说。
叶延滨:广院春光,我们特殊的上学岁月
70年代末,文革刚结束,恢复高考制度,但是录取率只有5%左右。叶延滨是78级校友,作为“老三届”学子,体会最深的就是“珍惜春光”。“我们那几届学生,很难得到读书的机会,所以十分珍惜它。《年轻的白杨》恰恰是把我们‘珍惜春光’的形象高度概括了。生活在北京的人,都见过白杨树长叶子,会感受到春天何等短暂和白杨急促地展示生命的力量。”
校歌词作者、78级文编专业学生叶延滨
叶延滨老师回校讲述校歌的创作历程时,回忆起了在广院的生活,“当时78文编班年龄最大的有30岁,最小是15岁,而班主任只有25岁,最大年龄正好是最小年龄的一倍。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30岁的人、15岁的人、任课老师们和班主任一起听课。”他还现场给时任班主任李焕生老师朗读了一首他自创的诗《比我小五岁的班主任》,诗歌里描述的那一代人的艰苦历程一次次触动了李老师的心弦,她当场泪流满面。
刘天礼老师也教过“老三届”音乐欣赏课,他感慨地说,“这些学生认真专心的学习态度是我印象最深的。正是这种态度为‘珍惜春光’写下了生动的注脚。同时,我也受到了年轻学子的深刻感染,‘珍惜春光’已不仅只是他们求学时的态度,更成为了广院人对待教学、对待事业、对待人生的一种态度。”
郑浩:中传梦想,MV里的蜕变与升华
如今提起校歌,我们最熟悉的就是由众多著名主持人参演的50周年校庆版校歌MV。现在,它已然成为外界了解中传的一个重要窗口。其实,校歌MV有两个版本,第一版则是99年版,虽版本不同,但导演都是由我校83级校友、中国著名音乐电视导演郑浩担当。
两版校歌MV导演郑浩
“99年的校歌MV,是以当时大四学生徐春妮为主线,展现广院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和学生健康青春的靓丽形象,塑造的是北京广播学院的形象。”回忆起当年拍摄校歌MV时的情景,郑浩显得有些兴奋,“到拍摄第二版的时候,正值学校更名。我当时和任金州老师一拍即合,决定策划拍摄一支群星版MV,把在白杨树下茁壮成长的知名广院校友放在镜头前,用成功学子的事迹鼓励鞭策一代代广院人,告诉他们要珍惜春光,热爱青春,珍惜在广院的岁月。于是邀请了白岩松、李咏、毕福剑、徐春妮等20多位知名校友回校拍摄,其中徐春妮是唯一一位参加拍摄两版校歌MV的校友。”
从第一版MV的主角,到第二版拍摄时已经成为北京电视台著名主持人,五年时间,徐春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一个广院学子从成长、成熟、到脱变、展翅飞翔的成功形象。“在拍摄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些学生以后会怎么样,而我们恰恰找到了徐春妮。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她会如此成名。去年我遇见她的时候,她特别感激地跟我说,是你用胶片摄影机记录下了我人生最珍贵的青春影像。”郑浩无不感慨命运的神奇。
“当年,李湘是当时《快乐大本营》的著名主持人。我们和李湘正在核桃林拍摄,正好有许多高中生坐着大巴车到学校参观,路过核桃林,他们看到李湘就‘哇!’地齐声喊起来,一片欢呼。我当时就被那种气氛感动了,那些年轻的孩子们对这个学校的梦想,对广院这份土壤的渴望,你能真切地感觉到那种认可和发自内心深处的自豪。30年前也许有人不知道广播学院,但是30年后,我相信,基本没人不知道中国传媒大学!”
广院传承,追逐春光永不停歇的脚步
2014年5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布了最受欢迎的校歌排名,《年轻的白杨》位列前三甲。而许多由校歌衍生出的与“白杨”有关的活动,如评选校园最佳歌手“小白杨”的广院之春、中国(北京)国际大学生动画节“小白杨奖”、校级合唱比赛“白杨树下”等早已打造成了学校标志性的校园品牌文化活动,在广院学子中一代代传承。今年“白杨树下”合唱比赛中,理工学部的学子们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通过对校歌的改编和重新演绎,唱出了他们心中的母校情怀,捧得了桂冠。“我们特意在校歌伴奏前加入了一段生日歌,就是想表达对母校六十岁生日的祝福!”理工学部合唱指挥员宋子叶激动地说。
校歌不仅闻名国内,而且远播国外。上个世纪80年代,法国歌手达尼埃尔•吉沙尔到北京演出,偶然听到了这首歌,非常喜欢,对它进行改编,因此就有了法语版的校歌。
如今,校歌早已过了而立之年,婉转悦耳的旋律,字字入心的歌词,时时鞭策着一代代广院学子不负韶光,努力汲取知识的营养。正如校歌所唱:“啊,年轻的白杨,树叶沙沙响,年轻的白杨,你好像对我讲,要珍惜春光,珍惜春光,珍惜春光,珍惜春光!”
( 图:校史及校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