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下午,学校在实验教学楼400人报告厅召开2014年秋季工作会议。校党委书记陈文申、校长苏志武分别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苏志武校长在讲话中首先从教学与科研,国际交流与社会服务,招生与就业,财务、基建与后勤,校庆等五个方面简要回顾学校上半年所取得的工作成绩,分析了当前学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挑战,并进一步强调和部署了新学期的主要工作思路和任务。
苏校长指出,当前国内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已经进入关键期,也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攻坚期,中国高等教育已经站在了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上,抓住机遇,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是破解高等教育深层次矛盾的必然要求。面对全面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等与我校直接相关的高等教育领域与传媒领域的新形势和机遇,我们要审时度势,顺势而为。经过60年的建设和发展,我校积淀下了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有了明确的目标定位和办学思路,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围绕目标、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做好“五个坚持”、“六个继续”和“四个化”。
关于“五个坚持”,苏校长指出,一是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办学”。学校要继续坚持“外树形象、内强实力”,坚持“小综合”的学科特色,坚持“校园大课堂,传媒大舞台”的育人模式,在追求内涵发展的同时,更加强化自身特色。二是坚持“一心求质量,一致谋发展,一切为学生”。学校要以质量立校为导向,重点放在调整结构和提高质量上,走出一条提质量、上水平的发展路子;凝聚全校师生意志,克服一切困难,破除一切发展障碍,齐心协力,加快推进世界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建设;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三是坚持“基础学科入主流,优势学科创一流”。学校要充分发挥优势学科的引领作用、基础学科的支撑作用,激发新兴交叉学科的活力。全力解决学科建设上的深层次问题,不断释放学科活力;要加大投入、重点建设,务必打胜优势重点学科全国排名第一的“保卫战”。四是坚持“植根传媒、依托社会、面向世界、开放办学”。学校要进一步拓展共建范围,加大政产学研用合作力度;以高端和重点项目为突破口,积极培育和开发培训市场;进一步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提升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效益;着力打造社会服务的特色品牌。在日常国际交流和国际化办学合作中坚持“三实”(实质推进、实惠索求、实效检验),“三重”(重谋划、重管理、重执行)和“三化”(国际化办学要实现常态化、制度化、标准化),以国际传媒教育学院成立为契机,搭建好系统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的平台,为传媒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贡献力量。五是坚持科研“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围绕国家建设“文化强国”、“网络强国”的战略需求,创造国内外高水平成果;“立地”,就是要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着力解決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学校要密切同国家部委、各级广电传媒机构的联系,主动与其需求对接。积极协同地方政府,适应文化传媒业创新发展的深度需求,全力服务地方文化经济发展。
针对“六个继续”,苏校长强调,一是继续拓展新领域,抢占新高地,即理论要做强,实践要做强,学科要做强,要有新的研究方向和产业增长点,并形成独特的研究风格和影响力;二是继续抓好教学评估和教学督导、质量保障工作;三是继续做好协同创新及协同创新中心申报工作;四是继续推进“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建设工作;五是继续整合内部资源,促进科学发展;六是继续做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此外,还要做好“白杨学者”和“资深教授”的评选聘任工作。
关于“四个化”,苏校长指出,一是“内化”国家战略。面对新形势,我们要准确把握建设“文化强国”和“网络强国”的国家战略需求,努力在提高思想认识上达到新高度、在促进科学发展上见到新成效、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取得新突破,把为建设“文化强国”和“网络强国”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和思想引擎,内化为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前进动力,内化为学校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和重要举措。
二是“深化”综合改革。需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创新的精神去推进改革。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尤其是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上下真功夫,健全人才分类管理、流转退出、考核评价、弹性用人和人才激励等五种机制,探索试行职员制改革,实现行政和学术的分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有绩效工资制度。在办学体制改革上,做到学校外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内部激发内生动力,为学校内涵发展奠定基础;在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上,大胆探索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推进传媒类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改革教学模式,在“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基础上实现“学中学”转变为“做中学”、“干中学”;深化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促进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有机衔接,进一步落实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在科研体制改革上,打破制度壁垒,重新整合资源,调整和组建科研机构和团队,根据不同科研性质建立以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为核心、各有侧重的评价标准和体系;在原有 “工科科研特区”和“文科科研特区”的基础上,设立“基础研究特区”,创新科研管理模式及其运行机制。
三是“强化”制度约束。即完善制度设计,硬化制度执行,这就要做好强化问责功能,实施好处级领导班子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制度执行,令行禁止,不徇私情;根据学校发展实际,不断修订完善制度。
四是“细化”运行管理。今后在学校的管理上,我们要格外重视细节,倡导“细化”管理。根本目的是追求精益求精。具体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就是要把工作做细,管理做细,流程管细,才能在工作中做到“求实、求快、求好”,做到三者有机统一。就每个人而言,要实现各就各位、岗位落实;各干各事、责任落实;各考各评、评价落实。希望大家结合暑期在焦裕禄干部学院的学习体会,把“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发扬光大,扎扎实实做好各项管理工作。
陈文申书记在总结讲话中从党委的角度谈了五点工作要求:第一,要以召开党代会为契机,深化改革,促进内涵发展;第二,要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第三,要认真做好教育部巡视组对我校进行巡视的相关配合工作;第四,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手,用心用情践行好“一切为了学生”的神圣使命。为此,陈书记提出了需要在教育教学和学生的管理工作中注意把握的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要加强对同学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我们必须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校育人工作的一项战略任务和基础工程,切实贯彻到立德树人全过程中。认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五四讲话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有效地结合到教育教学和学生的校园生活中。
二是要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充分发挥教师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的示范引导作用。要通过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既做学问之师,又做品行之师,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是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立德树人的良好环境。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基于此,近年来我们着力培育和倡导“中正不倚、笃实不伪、卓荦不群”的“三不”精神,我们将继续凝练“中传精神”,并将这个过程转化为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转化为凝聚人心、凝聚力量的过程。我们将以白杨网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校报、广播台、电视台、校园网等学校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围绕“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以网络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等为载体,将校园文化建设与“校园大课堂,传媒大舞台”育人模式相结合,打造和推广一批具有鲜明学科特色和学生特点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营造坚持理想信念、充满思想智慧、洋溢生机与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是要用心用情践行“一切为了学生”信念。不论是苏校长今天的工作报告,还是过去每一次会上,都在反复强调“一切为了学生”。我们如此的强调,无异于是一种神圣的承诺。我们从60年晚会所展现的广大校友对母校的深厚情感中,更坚定了我们“一切为了学生”的信念,要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第五,要从复杂的国际政治斗争角度,深刻理解做好学校、社会和国家安全稳定的重要意义。为了让我们的国家经济更好的发展,让学校更加强大,我们必须要从国际政治的高度去维护学校安全稳定,提升广大师生的认识,要特别关注一些外来因素,帮助同学客观分析深层的问题和复杂的背景。请各位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深入到同学中去,及时了解情况,化解问题。学校保卫部已经做好相应的预案和防范,请相关部门在安全方面也能做好检查,给大家创立一个更舒适安全的校园环境。
陈书记最后指出,60年的艰苦奋斗和辉煌已经载入史册,第二个60年的新一页已经展开,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让我们一起砥砺前行,年复一年,一步一个脚印,去努力完成我们每一代人应该完成的使命,作出我们每一个人应有的贡献。
全体校领导,部分离任校领导,全体处级干部(包括调研员),校内全体博士生导师,校属科研机构正、副职领导,科研特区主要负责人,校本科教学督导委员会代表,人大、政协、民主党派代表,离退休人员代表等参加了会议。
( 文:武楠 图:周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