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由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与美国国家传播学会(NCA)联合举办的“全球化时代的传播、媒介与政府治理”国际学术论坛在我校隆重举行。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王冬梅、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胡正荣、美国国家传播学会副主席Stephen John Hartnett出席会议并致辞,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洪磊等参加论坛。我校新闻传播学部学部长高晓虹主持会议。
胡正荣校长代表我校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表示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世界各国政府都面临着用好媒体、管好媒体的共同压力。此次会议邀请到多位西方学者出席论坛,交流思想,让双方有机会互相学习和借鉴,也为我国政府媒介运用与治理的综合能力提升寻找有效途径。
王冬梅书记表示,新媒体颠覆了以往政府通过媒体向公众传播信息的单向传播方式,新闻事件发生后,政府的应对在第一时间成为民众和媒体的关注重点,政府如何利用媒介传达信息,是否及时公开、透明,是否具有说服力等,已经成为检验政府治理能力和媒体公信力、影响力的基本要素。
会议邀请了来自国内主流新闻传播教育机构、媒体和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的多位专家,以及来自美国国家传播学会(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科罗拉多大学(University of Colorado Denver)、太平洋大学(University of the Pacific)、爱默生学院(Emerson College)等教育研究机构的国际学者。
全球化时代,媒介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整个传媒领域的变革性发展。新媒体正在影响着公民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同时对媒介治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促使政府必须提升媒介运用与治理的综合能力。在此背景下,此次研讨会围绕“全球化时代的传播、媒介与政府治理”这一主题,设置了四个分论坛和两个研究生论坛。
5月23日上午,首场主题论坛“全球化语境下的媒介传播及政府治理”拉开帷幕。洪磊副司长表示,政府信息的发布正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涉及国家重要利益等事件发生时,如何第一时间发声至关重要。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编委、新闻中心主任黄永国,光明网副总裁、总经理陈建栋,中国日报社技术部主任甘永清,北京市网信办网络信息服务管理处处长陈华、美国国家传播学会对外合作委员会联席主席董庆文相继作重要发言,围绕全球化过程中媒介传播环境、传播方式和传播技术的变化,以及在此过程中政府如何运用媒体发挥功效、如何监管媒体确保网络信息安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在思想激荡中明晰了我国媒介治理理念和方法的转变方向。
当天下午,三场别开生面的主题研讨继续展开。当前,社交媒体已然成为全球化传播的重要信息源和传播平台,本次会议特设“社交媒体与全球公共话语空间”作为第二场主题论坛,由我校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何苏六主持。该分论坛集中探讨社交媒体带来的话语生成方式的变化。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周勇、中国传媒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王四新、新浪微博运营高级总监陈福云、美国国家传播学会研究员Patrick Shaou-Whea Dodge等多位专家学者发言。
在第三场主题论坛“性别、种族与媒介”中,复旦大学国际出版研究中心副主任曹晋,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郑亚楠,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葛玉清,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传播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张敬婕、广播电视学专业负责人杨凤娇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
在平行开展的第四场主题论坛“全球化背景下的传媒教育”中,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刘昶、美国爱默生学院研究生院院长Jan Roberts-Breslin、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杨立川、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副院长张文红、美国国家传播学会的Lisa Keranen和Hamilton Bean等众多海内外学者,分享经验交流思想,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传媒教育改革探索新方向。
此外,两场研究生论坛“中国的草根媒介与政府治理”、“跨文化传播中的冲突与融合”于24日上午举办。来自四川大学、湖北大学、广西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印刷学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者参加了此次论文甄选,最终有9位作者的论文入选,并在现场进行了宣读与交流。
此次会议不仅从理论上讨论了传播的变革,同时深入到全球化语境中,探讨了管理机构在新传播时代如何与时俱进,加快策略调整,实际有效地应对压力与挑战。同时,媒介前沿的变化也带动高校学术研究的变化,此次论坛的召开促进学者将智慧激荡的研究成果带入到教学中,为传媒教育的良性发展提供助力。
在论坛期间,胡正荣副校长、高晓虹学部长与NCA副主Stephen John Hartnett等专家亲切交流,商定了双方合作举办2016年夏季会议的工作计划,有力地推动了我校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