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网
登录

岁月留声

“77摄”口述实录:第26章 重逢·生命有多深(1)

分享到:
来源: 中国传媒大学    2017-09-27    作者: 浏览量:1349


他们执著于正义,执著于理想,执著于情感。对祖国,他们也许会说:时刻准备着;对理想,他们也许会说:要靠努力改变一切;对自己,他们也许会说:这一生我无怨无悔。

他们,就是“50后”。

当50后遭遇八九十年代

50后这代人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是共和国的第一代公民,他们从小在家庭、学校、社会受到的教育都比较单一,他们有着一种近乎天生的理想主义情怀。这种情怀是毛泽东缔造的共产主义红色理想,更是时代的产物。

南唐词人冯延巳在《谒金门》中有这样的描述: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句话正好是80年代中国最好的写照。80年代带有新中国成立后所有新中国人的共同特征,这一年代不仅仅是80后的,也是60后、70后的,更是属于50后的。进入80年代,50后们心潮澎湃,高唱着《光荣属于80年代的新一辈》,似乎世界又是他们的了。他们有如摇滚歌手一般,带着一种愤世嫉俗的节奏、一种无法用歌声传达的纠结却又显而易见的优越感,引领着80年代。

查建英曾在《八十年代访谈录》中这样概括80年代:激情,贫乏,热诚,反叛,浪漫,理想主义,知识,断层,土傻,牛,肤浅,疯狂,历史,文化,天真,简单,沙漠,启蒙,真理,膨胀,思想,权力,常识,使命感,集体,社会主义,精英,人文,饥渴,火辣辣,友情,争论,知青,迟到的青春。

80年代属于50后,当然,80年代也属于77摄影班的同学。

任金州:由于当时对进入电视新闻摄影专业的人还有政审要求,77摄影班的同学都有着良好的家庭背景和教育背景,能够经得起各种各样的诱惑。

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初期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渡时代,人与人的差距非常小,唯一有差距的就是领导与百姓的差距,但现在看来那简直就不值一提。那时候人和人之间讲求平等,人的心态没有失衡,没有变态。加上良好的家庭背景,29名男生与2名女生走到一起,他们热爱集体,珍惜知识,注重友情,畅谈理想,追求真理。直到毕业后,他们依旧对生活充满着激情,认真而简单地生活着。

许纪霖先生说过: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的大学有一种特殊的氛围。要了解这代知识分子,就要从了解当时的大学氛围开始。当时校园政治非常活跃,思想解放运动的各个波段,在大学里面都有直接的反映,大家都非常关心国家大事,谁谈个人前途谁庸俗。我们这代人很讲政治,无论做什么,政治敏锐性都很强,这个特点一直保持到今天。

被许纪霖先生言中,77摄影班的同学们身上一直留有80年代这个烙印。毕业后的十年,他们经历着和学校生活完全不同的世界,体验着艰辛,也品尝着一个个生命中的惊喜。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他们在成长。和今天的很多年轻人比起来,他们能够体会到更多的“第一次”,在成长的历程中能够留下更多的“第一名”。但他们心里十分清楚:这不是因为他们更加优秀,而是因为时代给了他们这种可能,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不重复上一辈人走过的路。他们是疯狂年代造就的理想主义者,他们生来就带着一种使命感。他们的使命感伴随着中国的发展,也相伴着中国电视三十年。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博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