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网
新版官网| 融合服务门户| 登录| [ENGLISH]

中传要闻

我校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网络文化安全研究”顺利召开开题论证会

来源:新闻网    2019-10-28   作者: 浏览量:2108

(通讯员 范敏 摄影 方嘉仪 范绮梦)10月23日下午,由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廖祥忠教授作为首席专家主持的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网络文化安全研究”顺利完成开题论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属于目前国内社科类艺术学领域中级别最高、资助力度最大、权威性最强的科研项目。本项目的成功获批实现了我校历史上主持此类项目零的突破,这既是对廖祥忠教授科研团队长期科研积累的肯定,也是我校“双一流”建设成绩的重要体现。

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王丰所长、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管理中心主任邱邑洪、干部姚宇航等相关部门领导前来现场指导。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王一川,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胡智锋,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彬教授,浙江传媒学院互联网与社会研究院院长方兴东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张晶教授等国内知名学者受邀担任本次开题论证会的专家。课题组首席专家廖祥忠教授、艺术学部副学部长周涌教授、戏剧影视学院院长关玲教授,以及子课题负责人教务处处长王晓红教授、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王晖教授、科学研究处副处长周建新副研究员、电视学院徐培喜教授、戏剧影视学院郑向荣教授等跨学科、跨部门组成的项目组成员、师生代表60余人参加了开题论证会。论证会由关玲教授和王一川教授共同主持。

廖祥忠校长讲话

廖祥忠校长首先代表中国传媒大学和校党委书记陈文申对各位专家前来为课题给予指导和帮助表示欢迎和感谢,并向大家介绍了近年来为应对智能媒体时代高等教育的变革,学校不断加快学科建设、优化研究生和本科专业布局、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培养中青年人才队伍。他说,网络文化安全研究不仅与我校探索智媒时代学科布局优化的总体目标相契合,也是我校作为“双一流”大学在新时代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所应承担的时代使命。本项目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论述为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安全观研究为核心内容,以网络文化安全基本概念的学术界定为逻辑起点,从多层面来阐释新形势下网络文化安全的核心要素和外延边界,力图建构立足中国、放眼全球的网络文化安全理论体系和实践原则。他表示,中国传媒大学将结合自身发展规划,集全校相关科研力量和资源,按步骤、分阶段扎实推动项目进展,争取拿出标志性的项目成果。

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王丰所长讲话

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王丰所长代表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和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管理中心发表讲话。他对中国传媒大学在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申报中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当前国内外信息环境日趋复杂,网络文化安全对国家安全战略的实施与推进日益具有全局性、决定性的影响,该项目研究对于服务党和国家的安全战略、推动“双一流”学科建设和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希望项目组积极提升研究内容的政治站位,潜心钻研,提高成果质量;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以确保研究工作顺利开展。

项目组秘书长周建新汇报项目情况

随后,项目组秘书长周建新代表项目组汇报了项目研究的总体思路、主要内容、团队组成、研究计划。本项目从网络文化安全的价值引领、内容支撑、渠道建设、法制保障、教育创新等方面设置了五个子课题,五个子课题彼此联系、有机结合,构成一个研究整体。各个子课题负责人分别就其研究目标、研究重点、研究团队等进行了详细汇报,共同探讨互联网时代国家文化安全的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富有针对性的思考。

论证组专家充分肯定了本项目研究的重大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论证组一致认为,整个课题研究思路清晰、内容详实、团队构建完整、研究计划周密,能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党和国家网络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等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回应国际国内网络文化实践的现状,对网络文化安全现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做出了深入思考。在团队搭建和计划安排方面,项目组搭建了老中青相结合的优秀科研团队,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时间表、路线图清晰。论证组建议,项目研究中要更加注重“破”与“立”的关系,重视安全形势的严峻性,精选制高点予以突破,凝练研究精华和标志性成果,彰显研究特色。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