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网
新版官网| 融合服务门户| 登录| [ENGLISH]

中传人物

赵希婧:十年,我与国新班一同成长

来源:官微    2019-09-16   作者:苏碧滢 闻伊钦 仝蕊 浏览量:1310

风一样的女子,“有什么找赵老师就行”


作为17级国新硕士班的副班长,蔡雨对于赵老师一直有一个困惑“她为什么可以多轨道操作?”据蔡雨描述,因为日常的行政、科研任务,赵老师每天在电视学院三楼的办公室中加班已是常态。广播电视学博士翁旭东,同时也是17级国新硕士班的辅导员,对赵老师同样十分钦佩。“真的可以用六个字形容她:风一样的女子,”翁旭东笑道,“希婧姐走路说话很快,但你每次询问她关于学习工作的事,她都有条不紊地给你解答。”

 

对于自己在学生们心中“全能女超人”的形象,赵老师首先感谢电视学院对自己的培养。“我2003年考入电视学院电编专业,毕业后获得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的机会,在研究生期间有幸担任兼职辅导员,2009年硕士毕业留校工作。一路走来,电视学院就是我的家,在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大家庭中不断学习、迅速成长,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


 

(为国新班暑期教育实践项目践行)


赵老师认为,虽然自己现在带领三个国际新闻学班级,但是三个班级的管理不能混为一谈,17级国新硕士班进入以科研和实习实践为主的研二阶段,16级国新硕士班即将面临毕业和就业,16级国新本科班则处在专业学习的关键时期。对于硕士生,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本科生,要做好引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除了开班会,我也欢迎学生随时找我聊聊他们的困惑和想法、见解和思考,尽我所能,告诉他们前进的方法,应该是我最开心的事。”

 

2014年,赵希婧申请了台湾政治大学的传播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在自己喜欢的专业领域学习深造,既是自我的成长,也能够更好地与学生对话。”17级国新硕士班蔡雨对于赵老师的博学印象深刻。在中华新闻传播学术联盟第十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上,赵老师担任蔡雨所在分论坛的评议老师,她从不同的维度给予学生们研究的建议。“希婧姐事先对每篇文章都有细致地研读,给出的意见也都是精华。”


 

(赵老师在主持学术研讨会)


在赵老师看来,创新,是贯穿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始终的准则。“不前进,就倒退。”从2009年到现在,全球化、信息化迅速发展,从新媒体的兴起到现在媒体的深度融合,传媒人才培养必须要符合时代与国家需求。就像平日里和学生们一起进行学术的交流增进知识一样,赵希婧时常在考虑什么样的教学实践方式最适合学生。

 

《新闻八通线(NewsBatongLine)》是国新硕士班的保留项目,赵希婧介绍到,起初,这档英语新闻栏目是国新硕士练习英语新闻采编播的平台,然而今天,它已经发展成为了融合传播的“试验田”。“09年的时候,一期是20分钟,而现在,随着媒体的发展,我们也开始了新的尝试,将短视频等元素纳入其中,将视频报道嵌入到“中传国新班”的公众号中,让《新闻八通线(NewsBatongLine)》在新媒体平台焕发新的生机。“毕业于16级国新硕士班的翁旭东回忆,每一期节目诞生之后,赵老师都会组织学生们“拉片”,逐个为大家提出意见,反复修改每周的“中传国新班”新闻推送,争取让学生们在研究生阶段就具备一线报道的素质与优势。

“还是希望希婧姐多有自己的空间,太累了要歇一歇。”每个接受采访的学生都对赵老师的“敬业”又钦佩又心疼。“晚上九点,你到电视学院楼下,十有八九会看到赵老师办公室的灯还亮着。”学生董思成说。不过同学们也介绍到,“或许周六你在北京摩登天空听live(音乐现场)的时候,会发现希婧姐和老公一起随着音乐节奏摇摆呢。”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