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网
登录

岁月留声

张颂:“我要尽心尽力送你们一程”

分享到:
来源: 光明日报    2014-09-13    作者:赵玙 蔡闯 浏览量:3276

在全媒体时代,当“泛娱乐化”向广播电视侵袭而来时,张颂又发出了这样响亮的声音:“广播电视语言传播,肩负着提升广大受众的社会道德和引导先进文化方向的责任,而绝不是专门供人取乐,被人消遣的媚俗艺技。”

对于新时期播音主持界存在的种种问题,张颂即使到离世前夕,仍不能释怀,如果生命能延续几年,这名勇敢的行吟者还将继续前进,不论前方是沟壑还是荆棘。

“很多事还没做,很多东西还没写呀”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张颂的家不过是北京德内大街麻花电台宿舍一间12 平米的平房。

学生鲁景超永远都记得1984 年的盛夏,第一次走进这间小屋时所看到的情景:单薄的房门开起来吱呀作响,低矮昏暗的小屋里,一张小桌,一张大床,女儿赵岩在桌上写作业,张颂老师半趴半坐在硬板床上写东西,师母一个劲地扇着大蒲扇,可老师的后背还是让汗水浸湿了一片。

在这个小屋长大的赵岩并不喜欢夏日,酷热的天气让埋头写作的父亲即使光着膀子,仍挥汗如雨;她又害怕下雨,屋外一旦下起大雨,屋内就滴滴答答地下起小雨,但父亲总是泰然处之,乐呵呵地想出各种办法解决每一处漏缝。

正是在这个小屋里,张颂完成了他人生中的首部重要著作《朗读学》。

这个小屋,又成了他的第二课堂。这里像个审听室,一盘盘的录音带,中央和地方电台电视台的,县广播站的,学生自己的,亲自送来的,邮寄来的,代捎来的,认识的,不认识的,他都一视同仁,不厌其烦地听,写下自己的意见后再送还,如同小学生交作业那样虔诚。

这间小平房一住就是二十几年,54 岁那年,张颂终于和家人搬进了位于万寿路附近的一套60 多平米的小三居,2005 年,迁入中国传媒大学校内一处条件更为优越的居室。

从此,在张颂的许多著述落款上,常常能看到这样一行字——“写于‘三书屋’”,对于这个屋子的珍爱跃然纸上。先生的“三书屋”,并非面朝青山、翠竹环绕、阔大明亮之所在,不过是个坐下三两个人就稍显促狭的小屋。然而对于张颂来说,能有一隅天地心无旁骛地读书、教书、写书——正所谓“三书”,足矣!

2012 年初,病情不断恶化的张颂仍出现在了讲台上。不论是播音系的专业课,还是外系请他开讲座,张颂只要有一丝力气便欣然前往。3 月27 日,11 级播音硕士班的蒋宝琛聆听了张颂先生的最后一课。“老师显得有些憔悴,端坐在讲台上,但眼睛依然如往日一样炯炯有神。”不知是不是冥冥之中的预感,事先并不知晓老师病情的学生们那堂课上得格外认真,四周除了老师的声音,只听得到一片沙沙的写字声。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博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