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网
新版官网| 融合服务门户| 登录| [ENGLISH]

最新更新

中国传媒大学第九届学术委员会2025年全体会议召开

来源:新闻网    2025-04-02   作者: 浏览量:10

(通讯员 隋欣 摄影 申皓文)3月28日下午,中国传媒大学第九届学术委员会2025年全体会议在中传学术中心V10报告厅举行。学术委员会听取了学校相关部门关于2024年的学术发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汇报,并提出意见建议。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孔志印,党委书记廖祥忠,党委副书记、校长张树庭,党委常委、副校长杨懿、柴剑平以及学术委员会委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张树庭主持。

张树庭在主持会议时表示,2024年是学校办学历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为学校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本次会议是第九届学术委员会依据学术委员会章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一次生动实践,也是落实学校春季工作会重要部署的具体行动。会议准备很充分,各位委员的意见建议很务实,饱含着对学校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感情,感谢学术委员会各位委员对学校事业发展贡献的智慧和力量。 

张树庭指出,学术委员会是学校最高学术机构,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各位委员是各领域的大专家,希望委员们勇担时代使命,充分发挥学术引领作用,在人才工作中积极发现、引进和培养人才,不断壮大我校领军人才、青年英才的整体实力;在科研发展中凝聚强大合力,着力团队建设、推进大项目攻关、产出标志性大成果,推动我校科研事业不断升级飞跃;在学科建设上发挥聪明才智,推动“双一流”学科建设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助力学校学科建设更上新的台阶。

会议听取了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处处长张涛,本科生院院长王晓红,研究生院院长任孟山以及科学研究处处长、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周建新关于2024年学科建设、本科人才培养、研究生人才培养、学术水平发展等工作以及学术委员会各专门委员会、分委会工作开展的专题汇报。

委员们充分肯定了学校2024年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发展等方面取得的诸多成绩,并就新的一年如何落实春季工作会精神要求,尤其是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挑战、抢抓发展机遇,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孔志印高度评价学校过去一年在许多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成就。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孔志印提出几点建议,一是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汇聚多元化优质科研平台资源,聚焦人工智能为高校科研注入的跨界融合动能,通过搭建“技术研发+创意实验”双轮驱动平台,使科研成果有效反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二是把握智能传播时代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律,将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科研诚信教育、科技伦理教育全面融入学科建设进程中,不断提升高水平传媒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三是发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色优势,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打牢学生的学科知识基础,打破传统的以试选才、课堂教学、考试评价为主的教育模式,从应用型、技能型的角度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培养适应未来传媒和信息发展需要的国家急需人才。

廖祥忠在总结讲话中表示,中国传媒大学在7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作出了独特贡献:一是在构建中国自主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上,立足祖国大地和传媒行业,始创了广播电视艺术学、播音主持艺术学专业,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广播电视学学科;二是建立了相对科学完善的传媒学科专业体系,不断创新学科专业布局,从单一的传媒行业类院校发展成为文工艺交叉融合、“小综合”类型的院校;三是始终与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同频共振,培养了大批党和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四是形成了独具中传特色的科研文化氛围,在有组织科研纵深推进中形成了上下齐心、心心相通的协同能力、组织能力、保障能力。

廖祥忠指出,2024年是学校发展史上极具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年份,全校上下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要求,全力建设“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教育重镇”。当前,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成为这个时代“最大的生产力”,正在颠覆重构现有的生产关系。与此同时,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发展。这种形势下,大学的使命责任在于,一方面要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如何重构颠覆生产关系,促进人类社会良性发展;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人工智能环境下新的生产关系如何反作用于生产力,防止技术依赖导致人的异化和生存能力退化。对于传媒大学而言,要深入思考传媒如何守护全人类共同价值,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深入思考“怎样培养人”的核心命题,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文字驾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全新构建“人为主体、人机协同”的科研模式,制定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发展需要的学术规范和学术标准,推动“科研服务教学”向“科研引领教学”转型。

廖祥忠强调,第九届学术委员会是学校党委精心谋划、反复考量、寄予厚望的重要机构,无论从年龄构成还是分委会布局都进行了大胆创新,寄托了学校党委的殷切期望。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冲刺和“十五五”规划布局未来之年。新的一年,希望学术委员会在孔院士的带领下,肩负重大使命,同心协力,一起破解人工智能对生产力、生产关系变革的世界难题,破解学科专业重新布局、科研范式重新转型等时代命题。学校党委也将一如既往,尊重并支持学术委员会行使职权,为学术委员会工作开展做好服务。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博